当前位置:首页>在别处PDF,TXT迅雷下载,磁力链接,网盘下载

在别处PDF,TXT迅雷下载,磁力链接,网盘下载

分类:文艺 发布时间:2021-01-18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袁凌历时十三年写就,深汲每个离乡人的生命记忆
◇一个外省青年的精神成长,一部城乡中国的变迁记录
◇真实故事计划年度“经典非虚构著作”诚意巨献
◇梁鸿、野夫、刘瑜、蒋方舟、朱学东读后诚恳推荐
◇随书附赠2021年日历卡

 

 
内容简介

故乡这个记录出生、成长、迁移、死亡的地方,牢固地寄存着每个离乡人共同的记忆。
《在别处》是袁凌深汲生命记忆的个人自传散文集,成书历时十三年。他用柔软有温度的文字,忠实追溯了一个人的离乡与回归、青春到不惑的心路:孤身离乡的线索、在外漂泊的孤寂、城乡沉默的变迁、自我成长的印记……
从小县城去到大城市,从候车室回到出生地,真实记录了一个外省青年的精神成长,一段城乡中国的无声变迁。

 

作者简介

袁凌
杰出的非虚构作家,单向街2019年度青年作家,《新京报》2017年度致敬作家,腾讯书院文学奖2015年度非虚构作家,曾任“真实故事计划”总主笔。1973年生于陕西,复旦大学中文系硕士毕业。作品先后入选新浪十大好书、华文十大好书、《南方都市报》十大好书、两届豆瓣年度作品等。
已出版诗集《石头凭什么呼吸》,非虚构作品《寂静的孩子》《青苔不会消失》《我的九十九次死亡》《生死课》等,同时在多家杂志发表小说、诗歌、散文、思想随笔数十万字。

 

目  录
序一 /01
序二 /05
上卷
北漂纪 /002
候车室 /029
在县城 /065
中卷
西安往事 /084
过秦岭 /117
洪水 /161
下卷
住瓦屋 /180
出生地 /217
寻梦记 /257
显示全部信息
前  言
序一
一位非虚构作家摊开的内心世界
袁凌是从我老家小镇上走出的作家,陕西省平利县八仙镇,作家一直认为这里是“世界尽头”。出北京至西安,穿过世界第一长的秦岭终南山隧道,到汉江边的安康,顺着岚河上行两百多公里,进到大巴山深处的河流源头,八仙镇就到了。
镇子的地形是两山夹一河,天空是那种中间大两头小的番薯形状,人就像被装在番薯形状的荷包里,有一种洞天感。山川封闭之下,语言、见识和世界观都有某种局限,等到人成长起来,走出番薯形状的洞天,看到的都是新天新地,对世界的好奇和敬畏随之而来。袁凌离开家乡,已经是上大学的时候,他在西安读书,随后去重庆、北京工作,天地开阔,他的出发点仍然是八仙这个小镇。
显示全部信息
媒体评论

袁凌的语言和叙事,因对大地生活的凝神关注而绵密细致,如清泉缓流,点滴注入,持久涤荡。人物因此充满情感并富于层次,乡村也因此重又恢复它的丰盈、灵性和坚韧的生命力。
——作家 梁鸿

袁凌是我喜欢的那种作家,始终面对巨大坚硬的现实,以刀刻斧斫般的文笔去解剖世界。
——作家 野夫

诗意对于有些人是生活的奢侈品,对另一些人则是必需品。袁凌写调查、写故事、写历史、写现实、写社会、写个体,不管写什么,他的文字上面总有一层毛茸茸的、轻轻颤动的诗意。
——作家 刘瑜

袁凌比我们都有耐心。生活是条不分青红皂白的大河,冲碎一切曾经完整的、坚固的、长久的。只有他,溯流而上,在生活的废墟上,固执地去寻找支离破碎的人生意义。
他带领每一个读到这本书的人回家。回家的路没有地图,*的指引,是一首幽暗的孤独者之歌。
——作家 蒋方舟

从故乡到异乡,告别无知顽劣的童年,到心怀愁绪永远不停奔波的成年,每一个挣扎沉浮在这个时代还没被吞没的人,都隐藏着无数的故事。这些故事,无论多么微小,不仅仅属于我们自己,通过它们,同样可以观照到一个时代的变迁和一代人的命运。
——媒体人 朱学东

 

免费在线读
序一
一位非虚构作家摊开的内心世界
袁凌是从我老家小镇上走出的作家,陕西省平利县八仙镇,作家一直认为这里是“世界尽头”。出北京至西安,穿过世界第一长的秦岭终南山隧道,到汉江边的安康,顺着岚河上行两百多公里,进到大巴山深处的河流源头,八仙镇就到了。
镇子的地形是两山夹一河,天空是那种中间大两头小的番薯形状,人就像被装在番薯形状的荷包里,有一种洞天感。山川封闭之下,语言、见识和世界观都有某种局限,等到人成长起来,走出番薯形状的洞天,看到的都是新天新地,对世界的好奇和敬畏随之而来。袁凌离开家乡,已经是上大学的时候,他在西安读书,随后去重庆、北京工作,天地开阔,他的出发点仍然是八仙这个小镇。
从大学教师岗位上辞职,袁凌投身媒体,从山城的《晚报》,辗转到京城的《新京报》,之后又在几家杂志社供职。职业状态的变化,让袁凌看见了更大的世界,但是他却没有驻足在繁华地带,他注目凝视着微末寒酸的地方,直抵一个个被忽视的细小命运。十几年的媒体生涯中,袁凌一直坚持写作,他还一度辞职回到八仙镇,和乡民一起生活,埋头创作了一年。
然而,常年写作给袁凌带来的反馈极少,刊物发表的也很少。借助新媒体的崛起,袁凌把自己的非虚构作品发表在网络上,很快就受到读者的欢迎。网络的声势聚集,推动了作家的第一本作品的诞生,这就是《我的九十九次死亡》,这一作品让袁凌备受瞩目,并获得2015腾讯书院文学奖“年度非虚构作家”的荣誉。
《我的九十九次死亡》是袁凌锋芒初试,所写的都是细碎微末的命运,却拥有穿透人心的质地与力量。直视苦难,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不回避,成了袁凌最显著的写作风格。八仙是高寒苦楚之地,生活其间的人也多凄苦。袁凌对于苦难的直觉是天生的,借助文字,他让喑哑的一切如同血一样流淌了出来。世界尽头的边缘感,让作家和喧哗、浮躁保持了距离,他笔触细微,定要使沉默之物发出声响。
之后,袁凌又出版了非虚构作品《青苔不会消失》《寂静的孩子》,前者是媒体特稿作品的精粹,后一本则专门写无人管顾的留守儿童群体。热爱袁凌的读者们,将袁凌比喻为“卖血式写作”,熬尽心血,文字澄澈。毫无疑问,袁凌是当下国内最值得瞩目的非虚构作家。
我第一次见到袁凌,还是在2010年夏天的北京。从新闻系毕业的我,进入凤凰周刊杂志社面试,并以见习记者的身份留了下来。杂志社领导决定,给我指定一位陕西同乡编委作为指导老师,并把我带到了一位身形瘦削貌似西北老农的人面前,说他就是袁凌。细聊之下,我们惊觉两人居然出生在同一个小镇,故旧颇多却从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