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在世界与我之间PDF,TXT迅雷下载,磁力链接,网盘下载

在世界与我之间PDF,TXT迅雷下载,磁力链接,网盘下载

分类:文艺 发布时间:2021-04-01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感人至深的致子之书。“我希望你拥有自己的生活,一种远离恐惧的生活,甚至远离我。”

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奖作品   《科克斯书评》*图书

《纽约客》《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出版人周刊》年度图书

普利策奖、全美书评家协会奖决选作品

谁能填补詹姆斯·鲍德温身后留下的思想空白?此人显然非科茨莫属。《在世界与我之间》的语言正如科茨的人生旅途,有说服力,直抵内心深处,优美而具有救赎意义。本书检视了黑人男性所面对的风险与希望,深刻且富于启示。——托尼·莫里森,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内容简介

他,是一位成功的父亲。麦克阿瑟天才奖得主,《时代周刊》全球*影响力100人。在旁人的眼中,这位父亲完全可以给孩子良好的教育、丰富的人脉。但他依然对儿子的前途悲观,担心他将遭遇的不公和不幸,于是写下三封长信:我希望你拥有自己的生活,一种远离恐惧的生活,甚至远离我。

他们,来自一个黑人家庭,家书梳理了少数族裔在美国走过的艰难历程,那个国度不光彩的平等历史,但恐惧并不仅仅来自肩上的种族包袱,因为个人在社会中的弱小,一点也不比种族在历史中的脆弱让人好受。

这是一本心意拳拳的家书,更是智慧满满的祈祷文。写下了父亲对儿子的期待,他的美国梦,绝不是挣脱族群的羁绊,出人头地,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重要的是,在这美丽而残酷的世界,如何学会做一个审慎而清醒的公民。

三封家书,在世界与我之间。写尽父子情,读懂美国梦。

作者简介

塔那西斯·科茨(1975— )美国当代著名作家、记者,2015年获得麦克阿瑟“天才”奖,2016年入选《时代周刊》“全球*影响力100人”。2008年出版《美丽的抗争》;2015年出版《在世界与我之间》,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美国有色人种促进会形象奖,并入围普利策奖、全美书评家协会奖终选名单。

目  录

1

2

3

导读 梦碎时分,以笔为马

译后记 致父之书

前  言
梦碎时分,以笔为马
郑戈
科茨于 1975年 9月 30日出生在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西区。他父亲,一位饱学的黑人,给他取名塔那西斯,一个埃及名字,意思是努比亚(Nubia),“黑人的土地”。他就读于有“黑人麦加”之称的霍华德大学历史系,但就读五年之后在没有取得学位的情况下离开,成为家庭中唯一一个没有大学毕业文凭的人。此后他投身新闻业,先后为《村声》、《华盛顿城市报》和《时代周刊》工作,并为《纽约时报杂志》《华盛顿邮报》等报刊撰稿。目前,他是《大西洋月刊》的专职作家。
显示全部信息
媒体评论
科茨是美国*能打动人心、*有思想的发声者之一。关于种族问题和美国不光彩的不平等历史,他的及时、雄辩和基于扎实研究的作品早已成为必读文献。
——布莱恩·史蒂文森,平等司法倡议组织创始人

谁能填补詹姆斯·鲍德温身后留下的思想空白?此人显然非科茨莫属。《在世界与我之间》的语言正如科茨的人生旅途,有说服力,直抵内心深处,优美而具有救赎意义。本书检视了黑人男性所面对的风险与希望,深刻且富于启示。
──托尼·莫里森,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科茨是睿智的思想家,把四百年历史与个人痛苦、智慧提炼为献给爱子的祈祷文,并试图唤醒美国人的良知。
——伊莎贝尔•威尔克森,普利策奖、全美书评家协会奖得主
显示全部信息
在线试读
【译后记:致父之书】
《在世界与我之间》是一封来自父亲的信。我在三十五岁这一年,读到了它。
一个男孩被召唤到了这个世界,他父亲的名字是塔那西斯·科茨。也许,一个灵魂飘落凡间有很多选择,从非洲部落到北美都市郊区,从拥挤的日本东京到人迹罕至的戈壁,但他作为黑人出生在美国巴尔的摩市的一个普通的作家家庭。比较特别的是,他的父亲为他写了一封长长的信。
有人写自传,有人写家书,同为黑人作家的玛雅·安吉洛写了《致女儿书》,但父亲给儿子讲的故事,讲的是自己,还是有很大不同。
科茨写给儿子萨莫里的信与其说是讲述,不如说是在控诉,本土的评论家如是说。作为奴隶的黑人,在美国的生活并不轻松。也许有废奴运动,并且取得了胜利,也许有马丁·路德·金,至今还为黑人和白人所尊敬,也许有平权运动的一代又一代,但千万不要忘记种族隔离的吉姆·克劳法和死在白人私刑下黑人冤屈的灵魂。2014年7月,黑人埃里克·加纳在纽约街头被一群白人警察按倒在地,锁住脖颈,窒息死亡,“我不能呼吸”似乎成了美国新一代黑人的诅咒,萦绕不去。
作为一名黑人父亲,背负着世代传承下来的苦难,他除了要告诉儿子,“我们是黑人,我们不一样”之外,还要帮助儿子理解“我族之所以是我族”的历史,要告诉他,就像无数出生在埃及拉美西斯二世时期的犹太孩子、出生在运奴船上的非洲孩子一样,身上所铭刻的我族的印记并不意味着低劣,更不意味着愚钝,反而象征着坚强和拥有无尽可能的未来——他们所能失去的只有枷锁,不是吗?
然而,科茨想要向儿子解释的显然不仅仅是种族,种族反而也许是黑人男孩所要面对的各种枷锁中最后需要探究的一个。对一个黑人男孩来说,成长中所要明白的第一对概念不是黑人与白人,而是“学校”与“街头”。“学校”显然是让一个人变得和别人一样,而不是不一样的地方。父亲讲自己的故事给儿子听,不是为了让儿子过与自己一样的生活,就像父亲不会走与祖父相同的路。而学校教授知识,其目的更不应是让所有学生遵行书本里的教条。自由探求真知是每一个人的天性,可总有教授告诉你,你讲给自己听的东西永远无法在现实中得到印证。于是,科茨离开了大学,却没有停止追求真知的脚步,也许那脚步还因为去除了羁绊而轻松愉快了许多。
显示全部信息
标签: 世界 之间

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