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奥之细道PDF,TXT迅雷下载,磁力链接,网盘下载

奥之细道PDF,TXT迅雷下载,磁力链接,网盘下载

分类:文艺 发布时间:2021-04-03
编辑推荐

  

  本版《奥之细道》为中日对照版,每一篇均附日文原文于下方,方便日语爱好者。

  《奥之细道》是“俳圣”“俳句之神”松尾芭蕉的代表作品,囊括50篇记行文及芭蕉与曾良二人沿途所作的俳句。书里不仅描绘了从江户(东京)出发,途径东北、北陆至大垣(岐阜县)这一路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风貌,更是让“奥之细道”成为了与摩西“出埃及之路”、“丝绸之路”、孔子“周游列国”之路并列的,令文化人心向往之、有生之年必须去朝圣一番的四条路。

  松尾芭蕉,成长于崇尚诙谐的“贞门俳谐”“谈林俳谐”盛行的年代。因思慕李白,而曾号桃青。在广泛吸取中国古典诗文和禅宗的侘寂精髓之后,芭蕉将已然诙谐至低俗的俳谐,发展为既具有诗歌的艺术性,又可人人共赏的庶民诗。“从生活中的微小事物中了无痕迹地发掘出新的诗意”,这本《奥之细道》,便是日本诗歌史上的里程碑。

  葛饰北斋作为日本伟大的画家,本版《奥之细道》特别收录14幅出自《北斋漫画》的插图,以印金效果呈现。一僧一帽,竹杖芒鞋,风雨兼程。北斋笔下的画中风貌,仿佛芭蕉重生。

  书末附《奥之细道行旅图》。

 
内容简介
  1689年,
  松尾芭蕉与弟子河合曾良,从东京出发,一路向北,游行了两千四百公里。
  沿途蔚为壮观的风景,激发了二人无限诗情和感悟。当年走过的路,也成了鼎鼎大名的"奥之细道"。
  芭蕉这个怪老头却乐此不疲,拄着拐杖去远方,不失为一种文化苦旅。
  这种性格从芭蕉给自己取的名字中就可见一斑。
  芭蕉移居新居,内植芭蕉一株,是以别人称呼这草庵为芭蕉庵,
  而庵中主人,自然就叫"芭蕉"。
  为何独爱芭蕉呢?先生自有自己的说法:
  "……怀素走笔蕉叶,张横渠见新叶立志勤学。此二者余皆不取,惟于其阴翳悠闲自在,爱其易破之身。"
显示全部信息
作者简介
  作者|松尾芭蕉
  生于忍者之乡伊贺上野。
  本名松尾藤七郎,也叫宗房,通称忠右卫门,
  别号桃青、泊船堂、钓月轩等。
  江户时期俳谐诗人,有“俳圣”之称。
  将禅宗的侘寂精神和中国古典诗文引入俳谐,
  提出闲淡枯寂、轻灵、风雅的美学概念。
  开创的“蕉风俳谐”,将俳谐发展为具有高度艺术性的庶民诗,是日本诗歌史上的里程碑。
  绘者|葛饰北斋
显示全部信息
目  录
  
  一序漂泊之念
  …………………………
  二启程
  三草加
  四室八岛
  五佛五左卫门
  六日光
  七那须野
  八黑羽
  九云岩寺
  十杀生石
  十一游行柳
  十二白河关
显示全部信息
媒体评论

  
  这一次的海啸基本上已经摧毁了日本东北沿海的好几个地方,其中一个地方是我以前在书里面就读过,在图片上看过,但没亲身去见过,但人人都说美的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就是松岛……这位诗人他曾经放下了自己的家业,拄着跟拐杖在日本的境内旅游,走一条路就是我们讲的《奥之细道》。--梁文道

在线试读
  
  一序漂泊之念
  不知从何时起,我就像长风吹拂下的白云似的,萌生了漂泊放浪的念头,渴望壮游天下的冲动难以抑制。于是便徜徉于风光旖旎的海滨等地。直到去年秋天,我才回到了河边的草堂。动手拂去屋内的蛛丝尘网,稍事歇息,很快就到了年终岁末。待到来年开春,我眼望着漫天的彩霞,忽又萌生了跨越白河关的冲动,并且立刻感到坐立不安,像是受了"慌乱神"的蛊惑、"道祖神"的催促一般,心急火燎的,一刻也不得安生。于是我便着手准备了起来:缝补好裤子上的破洞,给斗笠换上新的系带,又在腿上的足三里穴位做了艾灸……这时,美丽的松岛之月早已在我的心头升起,哪里还顾得了许多呢?我急忙将房舍转让出去,临时住进了弟子杉风的别墅。
  搬迁之际,我吟了表八句留作纪念并将其挂在旧庵的柱子上。其首句为:
  料得佳节饰丽偶
  融融欢乐窝
  草の戸も住替る代ぞひなの家
  面八句を庵の柱に懸置。
  01此句模仿了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的句式。
  02指芭蕉所景仰的诗人,如中国的李白、杜甫,日本的西行、宗祇等,他们全都长逝于异乡客地。
  03指贞享五年作者去鸣海、伊良湖崎、和歌之浦、须磨、明石旅行之事。芭蕉此处故意选用"海滨",是为了与"漂泊"相对应。
  04指位于东京隅田川河畔深川的芭蕉庵。原为其弟子杉山杉风看守贮鱼池的窝棚,改建成草庵后供其居住。后因种下了弟子所赠的芭蕉树,且生长茂盛,而称草庵为"芭蕉庵",并定其俳号为"芭蕉"。
  05位于现在的福岛县白河市的关卡。奈良时代为防止虾夷族(阿依努人)南下而设,为"奥州三关"之一,因能因法师的和歌而闻名。
  06令人心神不定的神。一般认为并非真有此神,是作者的造语。
  07即守路神。是防止行路时遭遇恶魔,保护行人的神。一般在村界、山口、十字路口设有该神的石像。
显示全部信息
标签:

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