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路上观察学入门PDF,TXT迅雷下载,磁力链接,网盘下载

路上观察学入门PDF,TXT迅雷下载,磁力链接,网盘下载

分类:文艺 发布时间:2021-04-04
编辑推荐

行色匆匆之中,你是否注意过那些只能上和下却通不到任何地方的阶梯,遮不到任何东西的屋檐,印着两种不同的树、三种不同的鱼的井盖,从中间被硬生生劈开的老屋废墟……这些被我们忽视的日常,却有一群人为此深深着迷。他们会将观察结果用手绘图、照片或是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还会设计工作表格、规定记录准则、为特定对象命名,这就是路上观察,加个学字更带有钻研的意味。

 
内容简介

赤濑川原平、藤森照信、南伸坊均是路上观察学领域赫赫有名的人物,他们合编的这本书可以说是路上观察学的经典之作,也让日本掀起一股“路上观察”的风潮。以路上观察家的眼光来看,乏味的城市也能变成一个宏大的艺术馆,两点一线的日常生活也能像一场场探险。记录者必须随时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记录的同时也要深入思考如何用自己的方式来描述这个世界。如赤濑川所说:“如果外星人登陆地球的话,做的大概也就是这些事吧!”

作者简介

赤濑川原平(1937—2014),前卫艺术家、作家,本名赤濑川克彦。20世纪60年代曾参加“High-Red Senter”等创作团体从事前卫艺术,70年代则大力投入《樱画报》等的插画工作,并曾以尾辻克彦为笔名创作小说。主要著作有《艺术原论》《老人力》《东京路上探险记》等,其中《父亲消失》于1981年获得芥川奖。

藤森照信,1946年出生于日本长野县,建筑史家、建筑家,东京大学名誉教授。主要著作有《明治的东京计划》《建筑侦探的冒险•东京篇》《日本近代建筑(上、下)》等。

南伸坊,1947年出生于日本东京,插画作家,也擅长书的装帧设计,曾拜师于赤濑川原平。主要著作有《门外汉的美术馆》《张贴告示纸考现学》《好笑的科学》等。

目  录
一 宣言
我如何成为路上观察者_赤濑川原平
在“路上观察”的大旗下_藤森照信

二 街道的呼唤_赤濑川原平、藤森照信、南 伸坊
源自艺术与学问
从考现学说起
何谓路上观察

三 我的田野笔记
考现学作业—1970 年7 月到8 月_南 伸坊
走在路上的正确方法_林 丈二
捡拾建筑物的碎片_一木 努
发掘路上的托马森_铃木 刚、田中千寻
显示全部信息
媒体评论

“考现学/路上观察”视角的源头,大概就隐藏在破坏与重建的交汇点吧。

——赤濑川原平

若说是“*后的自由”,似乎有点夸张,更具体地说,应该是当我们在街上漫步,发现有趣的东西时会感到如释重负,仿佛这时眼睛才又真正属于自己,整个城市似乎也比较令人自在。

——藤森照信

在线试读
我如何成为路上观察者
赤濑川原平

就让我说说自己的例子吧。
我从小就是艺术家。说来不好意思,我其实并不是擅长打架的强壮孩子;也不是那种擅长指使别人动粗、有领导力的孩子王;没有商业头脑、不爱念书,除了画画之外没有别的兴趣跟专长,幸好画出来的作品还常得到称赞。
以前的儿童画都是写实主义,跟现在举目所见野兽派的画风完全不同。当时的美术教育并不鼓励孩子自由表达感受,要求严格,一定要把眼中所见的景物如实描绘出来,千篇一律都在写生。对我而言,写生其实就是一种观察。此外,我一直到初中二年级都是一名重度夜尿症患者。由于尿床这件事完全无法控制,我开始怀疑自己的身体,连带也怀疑起整个世界。这促使我对周遭事物产生强烈的观察欲,观察范围包括我个人世界的重要支柱—父母,以及其他亲人、住的房子,还有身边各种东西。
我年轻的时候,为了生计,曾经做过路上勤务的工作,就是在身上挂着广告板,长时间站在路旁当“三明治人”。打工时只能站在街角,完全不能自由活动,如果脑海一片空白恐怕会非常无聊,所以我在许可范围内开始从事眼球运动,观察起路上各种事物,包括路人的衣着、表情、走路节奏,还有街道的转角、路边的摆设、掉在地上的东西、马路的宽窄、电线杆的倾斜度等。因为担心看腻了无事可做,所以对于任何细节或些微动静都不放过,这几乎已内化为我体内的基本脉动。
当艺术少年成长为艺术青年,创作欲也开始扩张,无法再局限于方方正正的画框内。这时,所谓的艺术已经逸出在画布上用画笔、颜料构成的作品。仿佛为了逃避,或是急于想寻求出口,我把生锈的铁钉或铁丝、坏掉的灯泡、破损的旧轮胎等杂物作为“作画”的“颜料”。只要稍加留意,所有无用的废弃物都能取代画布、画笔跟颜料;仿佛艺术的本质经过升华,超越了画框的限制,扩散至日常生活空间。当时正值1960 年,国会前原本笔直的马路变得曲折,布满障碍,整座城市呈现非常时期的景象。就这样,我以艺术家的眼光挖掘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事物,只为寻找适合的“颜料”;我在街上到处物色垃圾、破铜烂铁,多半是些普通的日用品。不论身处室内或户外,我都习惯沿途边走边看,这时,我的艺术眼光开始转向艺术以外的领域,甚至还跑到市郊的垃圾回收场。人类在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堆积如山,种类包罗万象,这种非刻意形成的聚集物本身极具震撼力,远超过艺术家有意识的创作。
显示全部信息

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