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核心素养:课程发展与设计新论PDF,TXT迅雷下载,磁力链接,网盘下载

核心素养:课程发展与设计新论PDF,TXT迅雷下载,磁力链接,网盘下载

分类:教材 发布时间:2021-04-04
编辑推荐

什么是“核心素养”?尽管我们对它的认识*初来自于西方的“21st century skills”、“ literacy ”、“key competence”等概念,但“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提出,意味着我们挖掘出了“素养”背后除了“技术”、“能力”、“胜任力”之外的意涵——“品格”,也就是本书作者所说的“态度”。这就意味着,围绕那些西方课程概念建构开发的课程并不能完全满足培养国民核心素养的要求,我们应该设计、发展并实施指向核心素养的课程,当然,随之而来的课程评价标准也是不同的。在这一点上,台湾地区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核心素养:课程发展与设计新论》一书的价值就在于其系统性、可操作性以及弹性。

系统性方面,本书谋篇布局遵循了课程设计与发展的逻辑理路,从课程设计的原点出发,揭示课程结构、课程意义、课程研究的基础性作用,进而梳理、划分不同的课程设计理论取向与相应的课程设计模式、课程发展路径,以及课程评价的不同类型、模式和价值取向,*终指向课程的未来发展。

可操作性方面,本书借助台湾地区、西方各国课程设计与发展的实例,说明课程研究、课程设计、课程选择、课程组织、课程统整、课程发展、课程实施、课程领导、课程评价等诸多环节如何进行,特别是各项标准、原则、要素、步骤、模式、配套措施与行动策略,无一不具有可操作性。更难能可贵的是,书中分析了不同政策背景和教育情境中的课程研发者、课程领导者、课程实施者面对的不同问题,给出了针对性的、中肯的建议。

弹性方面,本书曾细致论述了不同理论取向和课程发展路径中教师的“自主性”,而这一点也是本书所追求的。在作者所描绘的课程的未来图景中,课程设计与发展中的众多参与者都有自己的角色与定位,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与价值。指向核心素养的课程设计与发展依赖这样的“自主性”和不同课程主体间的相互合作。而指向核心素养的课程并没有一定的成式,在设计、发展、实施与评价中都强调“情境”的重要性,并鼓励课程在发展中不断修改、更新,以适应变化的现实。弹性的另一方面体现在,“核心素养”对课程的统整并不是强制的,这个概念具体化为课程目标、发展实施的过程虽然可以借助国家政策的强力推行、外部课程研发团队的帮助,但归根结底,发生在学校与课堂,依靠校长、教师乃至学生本身,我们期待的是一种更加柔性的、更具适当性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内容简介
《核心素养:课程发展与设计新论》共十章,旨在作为学校教师与课程研究发展人员进行课程发展与设计之参考,亦可作为关心教育改革人士进行课程研究与推动课程改革之参考。
*章“课程结构与课程意义”,首先指出“核心素养”对于课程改革的意义,进而指出课程结构及其意义,说明课程的丰富面貌,并进一步分析“课程即学科”、“课程即经验”、“课程即计划”、“课程即目标”、“课程即研究假设”等五种课程现象。
第二章“课程设计与课程研究”,阐述“核心素养”的课程设计与研究发展意涵,说明课程设计的意义,进而指出教育的三类研究、课程研究的意义、课程的三类研究、课程模式与理论以及透过课程研究,落实学校本位课程发展的理念。
第三章“课程设计的意识形态”,说明课程的意识形态,进而指出精粹主义理论取向、经验主义理论取向、社会主义理论取向、科技主义理论取向与专业主义理论取向等课程意识形态。
第四章“课程设计的模式”,说明目标模式、过程模式、情境模式的课程设计,进而指出课程设计模式的多样化。
显示全部信息
作者简介
黄光雄 教授
台湾中正大学荣誉教授,历任新竹师专校长、台湾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兼教育学院院长、中正大学教育学研究所教授兼教育学院院长。
黄光雄教授的研究兴趣集中在课程理论与教育思想领域,专长为课程与教学、西方教育思想史。著有《课程与教学》、《西洋教育思想史研究》、《蓝开斯特与导生学校运动》等专著,主编《教育概论》、《教育导论》、《教学理论》等书,并发表教育学术论文数十篇。

蔡清田 教授
台湾中正大学教授兼教育学院院长,曾任中正大学课程研究所所长与师资培育中心主任。多份学术期刊编辑与论文审查委员,学位论文与口试审查委员。
显示全部信息
目  录
001推荐序
003自序
001第一章 课程结构与课程意义
003第一节 核心素养的意义
011第二节 课程结构与意义
028第三节 课程即学科
032第四节 课程即经验
034第五节 课程即计划
037第六节 课程即目标
041第七节 课程即研究假设
047第二章 课程设计与课程研究
049第一节 核心素养的课程设计与研究发展之意涵
055第二节 课程设计的意义
057第三节 教育的三类研究
显示全部信息
在线试读
推荐序
世纪之交,世界各国纷纷确立了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为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人才,各国政府不约而同地推行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各国改革的重点与热点因国情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这些改革却有一个共同的关注点——提高国民核心素养。不难理解,在这个问题上取得突破意味着在人力资源强国这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蒙各国统治阶层青睐,“提高国民核心素养”这一议题不仅挑起了教育界的研究兴趣,还获得了国际组织的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最近召开的9次大会中有5次涉足这一领域;14份主要报告和宣言中有8份聚焦这一主题;91份建议书中有29份讨论这一话题。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1992年以来发布的21份《教育概览:OECD指标》中有5份关注课程、教学、评价与核心素养。 据统计,国际最大型的教育研究资料库ERIC 以教育为主题的1 000 689篇学术论文中有730 694篇属于课程与教学领域(占总量的73.0%),其中以核心素养为主题的文章篇数为627 292(占教育类论文总量的62.6%,占课程与教学领域论文的85.8%)。以“21st century skills”、“ literacy ”、“key competence”为关键词,分析2004—2013年10年间ERIC、ScienceDirect、PsycINFO、JSTORJournals、PsycArticles、Oxford Scholarship online、PsycCritiques以及NewsBank等数据库上发表的关于“核心素养”的政府报告和学术期刊论文后发现:2013年学术期刊论文总量(94 374篇)比2004年( 49 795篇)翻了一番,2013年政府年度报告总量( 4 450份)亦比2004年(2 285份)翻了一番。
值此核心素养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本人极力推荐台湾课程学者黄光雄教授和蔡清田教授的力作《核心素养:课程发展与设计新论》。这是华人社会中系统地论述指向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的第一部著作。该书以核心素养为魂灵,以台湾地区的课程实例为血肉,从课程设计起笔,写罢课程发展再写课程的实施、领导和评价,最后展望课程的未来发展,为读者呈现了一卷指向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图景。紧扣前沿的话题,高瞻远瞩的立意,加之旁征博引的学理观点、完整清晰的篇章布局与深入浅出的语言表达,使得该书颇具可读性、引领性。既值得课程学术研究者收藏,又可用以课程专业的学习教材,还可作为一线教育者(校长、教师和课程研发人员)的实战指南。
十分有幸地,鄙人近年来一直参与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的修订,目前正在从事“指向核心素养的普通高中课程发展”研究。工作中遇到问题时,总翻阅此书,并常有所得。作为课程概念,核心素养的意义既在于作为课程的“大观念”(idea)统领课程发展,也在于作为目标范畴被转换(或具体化)为课程、教学与评价的目标。此书充分论证了核心素养是如何统领课程的,而对后者的论述有所欠缺。但这一过程对于实践者而言却相当重要:没有这样的转换,核心素养极有可能会成为空中楼阁。因此,十分期待两位课程大家在后续的研究中能够弥补此不足。
显示全部信息

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