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中国历史文化地理PDF,TXT迅雷下载,磁力链接,网盘下载

中国历史文化地理PDF,TXT迅雷下载,磁力链接,网盘下载

分类:文艺 发布时间:2021-11-29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作者陈正祥在国际地理学界享有崇高声誉,是英制大学首位中国籍讲座教授,也是中国学术界数据可视化的先驱。

《中国历史文化地理》兼具现代地理科学的专业视角和宏阔的历史视野,展现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的时代变迁及相互影响,以及其对中国文化精神特质的塑造。

 
内容简介

《中国历史文化地理》是享誉国际的地理学家陈正祥先生的代表作,兼具现代地理科学的专业视角和宏阔的历史视野。作者学识广博,研究角度独特,重视从正史、方志、游记等各类传统典籍中汲取素材,纵论中国大地上的大江大河、名城古迹,展现了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的时代变迁及相互影响,以及其对中国文化精神特质的塑造。作者见识深邃,论证细密,并且非常重视数据的力量,不遗余力地制作了大量精致图表,化繁为简,堪称妙品。

作者简介

陈正祥(1922—2003),国际著名地理学家、生态学家。祖籍浙江海宁。1942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地理系。1945年之后,留学澳大利亚、日本、英国等国,获地理学博士学位。曾在台湾大学任教,并创办敷明产业地理研究所和“国际研究中国之家”,后担任香港中文大学地理学讲座教授(位被任命为英制大学讲座讲授的中国人)、东京大学特级教授等。

陈正祥教授研究领域广泛,著述丰富。据统计,1932—1992年间,他撰写了中、英、德、日等4种文字的著述共计624种,其中专著和专刊256种、论文368篇,这在国际地理学界,其早期关于祖国西南、西北、海南岛等地的著作,至今仍是研究这些地区的宝贵历史文献。国际地理联合会前会长卡尔·特罗尔(Carl Troll)称其为“中国地理学界人”,并推崇其为“东方的亚历山大·冯·洪堡”。

目  录
篇 中国文化中心的迁移 001
一、汉文化的原始中心 003
二、逼使文化中心南迁的三次波澜 006
三、南北地位的转换 010
四、江南的开发 036
五、“东南财赋地,江浙人文薮” 044
第二篇 中国的城 061
一、引 言 063
二、城的发展 065
三、城的功用 080
四、城的规模和形制 091
五、城的年龄 109
六、名城举例 121
七、沙漠中的古城 134
显示全部信息
前  言
中国文化是全世界延续久、影响的文化,它发源于黄土地带,然后向周边扩散,波及整个东亚和东南亚,并向西伸入西域。在秦汉和唐宋时代,中国文化曾放发无比的光辉。自北宋王朝灭亡,中国文化开始失落;但在广阔的汉文化圈内,经济开拓继续向南方发展,生产技术仍不断有所改进。
汉文化基本上是农耕文化,特别是水稻的栽培。稻米是人类好的粮食。汉文化爱好和平,努力建造城池来抵御侵略。大批城池成为中国特有的地理景观。
农业的高度发展,需要适当的水热条件。中国文化中心的从西北移向东南,一方面固然是不断受到游牧民族的压力,但也受到东南地区较佳生产条件的吸引。科学实验知识告诉我们,在同样的耕作技术下,愈炎热湿润的地方,农业生产的效果愈好,但当然也有限制。从华南而南洋,乃至澳洲的北部,都很适宜汉文化的发展;又因为汉文化是缓进的、和平的,它的自然发展会给各地的原居民带来安定和繁荣。唯此项自然发展,受到了欧洲侵略势力的阻挠。
十五世纪初叶明王朝伟大航海事业的中止,是汉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捩点,中国的势力从印度洋和非洲东部退缩,给欧洲人以机会,让他们纷纷抢夺新世界。明代中后期蒙古残余势力的侵扰长城内外,倭寇的不断袭击东南沿海,两面夹攻,更削弱了中国的势力。亚洲人内争方殷,欧洲人倾巢而出,侵占了全部所谓新土地。这是汉文化和欧西文明发生差距乃至优劣倒置的基本原因。到了十八、十九世纪之交,欧洲的残暴势力终于侵入亚洲。
显示全部信息
媒体评论

很可惜的是,即使是中国历史的研究者,听过陈正祥名字的都很少,能够深入运用他的研究成果的当然就更少了。这是被忽略、被遗忘的宝藏,我真的希望有更多人能知道,能珍惜,还能将之吸收并融入我们的中国历史知识系统中。

                                                                                                                           ——杨照《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

 

中国在数据可视化方面的先驱人物,是地理学家陈正祥。陈正祥在国际地理学界享有崇高的声誉……陈正祥认为,“有些长篇大论说不清楚的现象,用地图来表示却可一目了然”,这些思想,正是数据可视化的目的和精髓。直到今天,他的不少作品还被世界各国的专家视为精品,被称为数据可视化的经典之作。

                                                                                                               ——涂子沛《数据之巅》

在线试读
《中国的城》节选
中国城的规模,尤其是城墙所包围的土地面积,远较欧洲及日本的城堡为大。中国城不但包括民居,还有农田、园圃、山林、川泉。这并非完全为了保护老百姓,也是为持久性的防御设想。城中有农田和水利,围城的威胁可以减少。若干大城,其内有大片空地;配合水源,开关为公园或游玩地区。古代长安的曲江,洛阳的天渊池,开封的龙池,南京的玄武湖,北京的三海以及济南的大明湖等,都是佳例。只有这样的格局,人民心目中才会起“大乱在城,小乱在乡”的念头。福建的泉州城,在1945年经航空测绘订正的地图上,仍有四分之一是空地。民国初年完成的二万分之一苏州城图,显示城内也还有不少农田。(参阅陈正祥《中国地图学史》附图,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1979年出版)
中国较大的城,特别是在北方的,给水每有困难,常须从城外远处引河水入城。我在《北京》一书中,已做出了详细的论述。现再以洛阳为例,说明引水对于城内土地利用的影响。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十):
元丰初,开清汴,禁伊、洛水入城,诸园为废,花木皆枯死,故都形势遂减。四年(1081),文潞公留守,以漕河故道湮塞,复引伊、洛水入城;入漕河,至偃师,与伊、洛汇,以通漕运,隶白波辇运司。诏可之。自是由洛舟行可至京师,公私便之。洛城园圃复盛。
中国的城,多数造得很高大。根据方志的记载,低的也有5米,高的则达18米,防御的功用显著。用军队冲杀,很难越过城池。比较有效的攻城办法,是挖地道、架云梯或用水淹。中国历史上曾发生过和这些行动有关的无数故事!历史小说对这些故事的描写有声有色,非常生动精彩。
周文王征伐商朝西部主要同姓诸侯崇国,就是利用钩梯、临车、冲车等攻城器械,攻陷崇城,一举灭掉崇国。
西汉景帝三年(前154),以吴王刘濞为首、包括邯郸的赵王刘遂在内的七个诸侯王,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汉王朝为维护统一,坚决出兵打击。《汉书·高五王传》关于出兵赵国,有这样的一段记载:
汉使曲周侯郦寄击之,赵王城守邯郸,相距七月。吴、楚败……栾布自破齐还,并兵引水灌赵城。城坏,王遂自杀,国除。
《明史·庄烈帝本纪》(卷二四):
崇祯十五年(1642)夏四月癸亥,李自成复围开封。……九月壬午,贼决河灌开封。癸未,城圮,士民溺死者数十万人。
在金朝末年,也就是灭亡前两年,蒙古兵围攻河南归德城,久攻不下,曾经发生过如下的一件弄巧成拙的趣事。
《金史·石盏女鲁欢传》(卷一一六):
显示全部信息

点评